为什么会得癫痫病?癫痫是神经系统中仅次于脑卒中的第二大疾病,对诱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总结如下:
一、癫痫的概述
癫痫是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仅次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率与年龄有关。一般认为1岁以内患病率最高,其次为1—10岁,然后逐渐降低。我国男女之比为1.15:1—1.7∶1,种族患病率无明显差异。
二、诱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
1.年龄因素。60%—80%的癫痫首次发作年龄在20岁之前,多为围产期损伤、先天性疾病、代谢障碍、急性感染、发热惊厥、颅脑外伤、血管畸形等。35岁以后多为脑肿瘤、脑血管疾病和代谢障碍等。
2.遗传因素。特发性癫痫病因不明,无脑内器质性病变,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癫痫患者亲属的患病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增高,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因素作用越明显。
觉醒与睡眠周期,癫痫发作与睡眠-觉醒周期有密切关系。如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容易出现于醒后2小时、夜间、入睡后及傍晚松弛期。通常把发生与觉醒及傍晚的癫痫发作称为觉醒癫痫,约占33%。入睡后或觉醒前发作的称为睡眠癫痫,约占44%。其他为不定期癫痫。
3.内分泌改变。电解质失调及代谢改变等可能影响癫痫的阈值,许多状态关联性癫痫发作的诱因可诱发癫痫发作。
4.诱发因素。
(1)发热、过量饮水、过度换气、饮酒、缺睡、过劳和饥饿等可诱发癫痫发作,突然停用抗癫痫药物,亦可导致癫痫发作。
(2)感觉因素。某些患者对某些特定的感觉如视、听、嗅、味、前庭、躯体觉等较为敏感,当受刺激时可引起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称反射性癫痫。
(3)精神因素。某些患者在强烈的情感活动、精神激动、受惊、计算、弈棋、玩牌等可促使癫痫发作。
三、护理
1.药物治疗的护理: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用药,严密观察药物治疗时的反应,注意药物的不同用法,给予个体化治疗,并且长期监控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指导患者坚持长期、规律治疗。治疗中要患者及家属配合,严格掌握停药时机及方法,不可任意减量、停药或间断不规则服药,以防引起持续状态发生。有些药对肝、肾功能有损害,应定期查肝、肾功能。
2.心理护理:癫痫患者长期反复发作,易出现焦虑、自卑感、依赖性、情绪不安等心理障碍,这都将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思想一直处于紧张忧虑和担心中,很容易产生悲观心理,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癫痫的治疗目的不仅是为了控制其发作,也要使患者恢复正常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心理护理对其发作控制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时发挥着比药物治疗更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了解患者的思想,做好心理护理,关心体贴患者,多与之交流,使其恢复正常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之能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坚持治疗,促进早日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3.生活护理: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饮食习惯,避免过饱、过劳、熬夜、饮酒、便秘和情感冲动,注意劳逸结合,禁止高空作业、攀登、游泳、驾驶车辆以及炉旁或电机旁等危险性的工作及活动。创造安静、舒适、光线适宜、空气新鲜、适宜温湿度的生活环境,避免发热感冒,若有发生应及时处理。
4.饮食护理:癫痫患者应尽可能做到食品多样化,多吃易于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豆类、面食、鸡蛋、瘦肉、牛奶、鱼等,尤其应多食用新鲜蔬菜、乳制品、豆类、水果,有助于脑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发作次数。少吃一些油腻的食品,羊肉、鹅肉更应少吃;对一些刺激性大的食物,如葱、蒜、辣椒,也要少吃。
5.健康教育:帮助患者适应环境和与人际交往,给其应有的社会位置,在生活中应注意消除某些能引起癫痫发作的刺激因素,如红光、刺激的颜色,突然意外的响声、惊吓等,以减少或避免反射性癫痫发作。
(贵港市人民医院 邱雁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