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并进,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 2025年03月17日  

  港北区县西小学 马庆 李妙锋 丘桂升 邓启雪

  一、目前城区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学教育的核心素养涵盖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这些是科学课程培养人才价值的关键所在。贵港市港北区县西小学通过推进“五维”发展,即课程构建、课堂革新、教师培训、活动实践和评价体系这五个方面,有效应对了学生在课前对科学探索缺乏积极性、课中在合作研究科学方面能力不足、课后在运用科学解决问题方面意识薄弱等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五维”并进,解决突出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一)致力于课程构建,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校构建并实施“二建五抓”课程管理策略,确保国家科学课程的全面开设与质量;拓展多样化的课后科学创作课程,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科技活动的开展,促进科技课程的深入发展。

  (二)致力于课堂革新,提升教育与教学品质

  “在教育‘双减’政策下,应注重科学教育的增益”,课堂成为核心战场。学校创建并实行了“小学科学‘三研四步’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以课堂为主阵地,主要通过“一引二猜三探四用”四个步骤促进学生实现“三研”:前研——预先探索,共研——协作探究,续研——持续探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课前,设计“初步的小探索”,让学生预先探索

  课程开始前,学校通过集体备课策划“科学初步小探索”,激发学生在课前积极进行小探索,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三有”研究:有探索、有发现、有猜想,达成先学后教的目标。

  2.课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协作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四个步骤”:首先是引导——构建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科学世界;其次是猜想——激发学生提出假设,预测科学现象;接着是探究——通过团队合作,深入探索科学知识;最后是应用——进行总结并拓展,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实现“六项能力四项技能”:能够进行实验操作、讨论交流、展示汇报、补充完善、质疑解疑、归纳总结,以及学会合作、探究、展示和分享,达到无需直接教授的教学效果。

  3.课后,设计有效的练习与活动,激励学生持续探究

  学校采取集体备课、课题探究等教学手段,设计富有成效的练习和组织“争做科学小博士”、分享读书心得、举办科技知识竞赛、创作科学幻想画作、编辑科学小报等多样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能够“三动两懂”:即动脑筋、动手操作、动口表达,懂应用、懂拓展,促进教与学的共同进步。

  (三)致力于教师培训,彰显教师的领导作用

  优秀的科学教师团队是中小学科学教育成功的关键资源,同样也是中小学科学教育完善的核心动力。学校通过构建并执行“三三三”科学教师团队发展策略,强化科学教师的力量。也就是成立“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杰出教师”三个层次的培养小组,确立“校内教研-大学科教研-年级学科教研”三个层次的教研体系,推崇实验教学、探索式教学以及跨学科教学三种教学方法,促进科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达成“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共同进步。

  (四)致力于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研究素养

  在中小学阶段,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体验、启发和培养。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科学课程融入课后服务、研学旅行、科技竞赛等活动中,开发包括航天模型、天文气象、数字智能、科学幻想画、创客等在内的课程,实现学习与思考的结合、教育与娱乐的融合,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好奇心、创造力和探索欲望,进一步推动科学教育的发展。

  (五)致力于评价体系的优化,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针对教师,学校完善了校长和教学管理团队的听课与评课流程,确立了教学评估的关键因素和标准,强化了过程和增值评估,重视评估在引导、诊断、改进和激励方面的作用。对于学生,学校遵循《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中学生评估的相关规定,指导教师重视过程性、实践性和发展性评估,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通过“五维”方法的实施,促进了学生科学观念的更新、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技能的增强、科学探究的创新,还提升了科学情感的深度,从而全面提升了科学素养。借助“五维”方法,科学教师也实现了从学习到实践,再到反思和提高的全方位成长。此外,“五维”方法的推广,助力学校在“双减”政策下,加强科学教育,全面提高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师资培养的质量。

  未来,学校将致力于“兴趣激发、科学启迪”方面的加强,深植孩子们心中“科技创新、国家有我”的梦想与信仰,激励他们现在成为“小小科学家”,将来努力成为“伟大科学家”;在“课程创新、素质培养”方面持续努力,培养出一批在全市乃至省(市、区)都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优秀成果;在“家庭与学校合作、社会共同建设”方面持续加强,让科学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