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北区根竹镇中心小学 苏静坚
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小学数学大单元为教学的基本单位,通过对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整体规划,将原本零散的数学知识进行巧妙地重组、整合和拓展,构建成一个完整、连贯、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
一、实施步骤
分析教材:教师需要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每个大单元所包含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分析学情: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认知风格、知识基础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
制定目标:根据教材分析的结果,制定具体、明确、可达成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逐步达到这些目标。
整合内容:将原本分散在不同章节或课时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这包括对相关知识点的重组、拓展和深化,以及增加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教学策略:教师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采取一系列教学措施和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将零散的数学知识整合成有序的“知识块”,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评价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案例
下面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20以内的减法”单元为例,探讨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为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打基础,为学生进一步计算奠定基础。本单元教学生使用“拆十法”“点数法”“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计算20以内的减法,其中“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是比较基本的方法,也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减法计算的基础。本单元安排有如下内容:十几减几,11减几,12减几,13、14减几,15—18减几,连减,加减混合和整理与复习,共8个课时。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和需要同学合作才能够完成的学习内容。学生已经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的重要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事物和情境,在操作、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20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减法。
2.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能倾听他人的说法,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内容重组与整合
1.减法基本概念。①引入减法概念,解释减法与加法的关系。②通过实例演示减法运算过程。2.20以内数字的减法运算。①分阶段教授20以内数字的减法运算,从简单到复杂。②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减法运算技能。3.减法与加法的逆运算关系。①通过实例讲解减法与加法之间的逆运算关系。②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体会逆运算的应用。
(五)教学策略
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通过相应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作准备。
2.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有效运用画图策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要让学生明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并用图(表、符号或操作等)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然后借助图形分析,选择合适的方法加以解决,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解决的过程,实现图形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转化。
(六)教学过程设计
以教材第16—17页的《13,14减几》为例。
1.导入飞机场飞机出行情况情境图。2.联系上一课时《12减几》使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大胆猜想13-5的计算方法。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证实猜想的13-5的计算方法。4.展示探究结果,解决问题:13-5=8。5.总结认知,建构模型。想加算减法:5+8=13,13-5=8。破十法:10-5=5 ,5+3=8。6.实践应用,评价提升。巩固练习教材第16页“练一练”,教材第17页第1—4题。最后让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七)评价反馈
大部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减法计算方法,包括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整理20以内减法的过程中,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并能够准确地表达,培养了归纳、概括、整理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了“破十法”“平十法”“想加算减法”的算理。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情境导入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方法,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减法的意义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