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库全书》中溯南山寺的“皇气” 2025年02月17日  

  ◎李 云

  从中华文脉之根《四库全书》看,唐武则天(690年—705年)时南山寺已存在,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南山寺拥有庄严肃穆的建筑群和奇彩多姿的洞佛文化,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名刹。《四库全书》记载:“南山在县南十里,错综二十四峰间,苍翠郁映。上有岩洞三门,仰视垂乳,万象奇瑰,旁多石窦。洞中有石佛、石狮、石象、石鲤、丹竈出米洞、飞来钟诸胜。由东门宛转扪萝上绝顶,有石室方丈即宜仙洞,传为葛洪炼丹处。洞后又有白云居、振衣岩,指顾四际青山绿水,棋布双舄之下。①”

  在《四库全书》中探寻南山寺文化历史,发现了中国寺院中极为罕有的帝王背景和帝王气息。今天的南山寺在中国众多佛教场所中略显平凡,但在唐、宋、元、明时期,因得到武周皇帝武则天、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元文宗图帖睦尔、明建文帝朱允炆六位帝王的“加持”,在中国佛教名刹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引来了诸多文人墨客,使得南山的诗词、题记、题额、序跋等非常丰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

  以作佛经《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闻名的武周皇帝赐南山寺经书五千卷,打开了南山寺皇家气息的“卷首”:“景祐寺在县南山,即南山寺,唐武后赐经五千卷,建楼贮之。②”南山寺始建于何时,虽没有准确的资料证明,但《四库全书》中武则天赐南山寺经书五千卷,是赐给寺院的,这也间接说明南山寺在武则天时期已存在,给了南山寺建成时间的“下限”。

  宋代“加持”南山寺的帝王分别是宋太宗赵光义、宋真宗赵恒、宋仁宗赵祯。宋周邦瑞《游南山》中有句:“宋封景祐增灵气,御翰流传寿万年③。”《广西通志》记载:“宋仁宗赐额‘景祐禅寺’。咸平初,赐太宗御书二十四轴,藏于此。④”元伯奇赛音在《南山寺御书碑》中写:“宋仁宗赐额‘景祐禅寺’。⑤”结合地方志理解,至道是宋太宗的年号,只存在三年,至道三年(997年),太宗驾崩,继位的宋真宗以太宗墨迹“天下名山”赐南山寺。咸平是宋真宗年号,咸平元年(998年),真宗又赐太宗御书224轴给南山寺,建御书阁安奉。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仁宗皇帝题额“景祐禅寺”,故南山寺又有景祐禅寺之名。

  现“南山寺”寺名书法是元文宗皇帝图帖睦尔的亲笔。《南山寺御书碑》云:“至治元年八月皇上潜邸幸南道,经南山驻跸望览。至治三年冬十一月还京都,复幸是山,观阅洞中,亲洒宸翰‘南山寺’三字赐僧为之匾。⑥”《广西通志》也记:“元顺帝幸是寺,书‘南山寺’三字赐僧为之匾。⑦”此处元顺帝应为元文宗皇帝之误。据史料记载,图帖睦尔至治元年(1321年)曾游南山往南走,至治三年(1323年)北返登基再在南山寺停留,三年两住南山寺,为感恩寺佛,题赠“南山寺”。

  尽管明代建文帝在南山寺时已是逃亡君主,黄袍不再着身,但曾经为帝就是皇帝,《四库全书》中依然保留其皇帝身份:“明建文帝潜游此寺,有诗。⑧”故也将建文帝作为“加持”南山寺的帝王。

  注释:

  ①:《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卷十五。

  ②:《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卷四十三。

  ③:《四库全书》粤西诗载卷十九。

  ④:《四库全书》广西通志卷四十三。

  ⑤:《四库全书》粤西文载卷四十一。

  ⑥:《四库全书》粤西文载卷四十一。

  ⑦:《四库全书》粤西文载卷四十三。

  ⑧:《四库全书》粤西文载卷四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