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走进社坡

  本报讯 (记者梁春梅)“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近日走进桂平市社坡镇,聚焦社坡腐竹制作工艺。贵港日报直播团队通过新华社“现场云”平台,用“图文+小视频”的形式带领大家感受舌尖上的“非遗”。

  社坡腐竹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民国初年。据介绍,1913年左右,桂平中秀里一带发生牛、猪、鸡、鸭等动物瘟疫,猪肉、牛肉、鸡肉等家禽家畜人们都不敢吃,为解决温饱问题,社坡镇不少村屯陆续有小作坊开始手工生产腐竹,腐竹加工的棚寮作坊随处可见。2009年,桂平社坡腐竹制作工艺被列入贵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挑选颗粒饱满、均匀,没有虫害、霉变、杂质的黄豆。”当日凌晨1时30分许,桂平市社坡镇天天食品厂副厂长李全明边走进工厂黄豆仓库边介绍,桂平社坡腐竹制作工艺属于地地道道的地方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包含精选黄豆、脱壳、浸泡、磨浆、豆浆分离、煮浆、上线、结皮、拉竹、静置、高温烘烤、出炉、半成品静置、保温烘烤、降温静置、检验、包装等17道工序。

  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工人穿戴好衣服、鞋套、口罩、帽子,经过消毒、洗手,进入生产车间,开始一天的工作。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车间里弥漫着豆香,工人穿梭在磨豆车间、生产车间、高温烘烤炉、低温烘烤炉、包装车间……一张张色泽黄白、油光透亮的腐竹做好了。

  社坡镇党委书记张滨介绍,当前,社坡镇正大力推进规划面积5000亩的珠江-西江绿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社坡腐竹产业优势,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腐竹产业特色名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理论与实践·教育
   第04版:时事
习近平向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发表书面致辞
何录春会见东莞市台商投资协会考察团
何录春主持召开第一期“难点问题书记一线办”
我市部署疫情防控工作
市领导调研文旅项目建设情况
自治区进驻我市指导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疫情防控工作
图片新闻
平南县首例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合同成功签约
平南农民种粮种出猪肉价
“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走进社坡
报头
贵港日报一版要闻01“贵港记忆 遇见非遗”大型直播公益行活动走进社坡 2021-08-06 2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