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理论与实践·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促进我市工业振兴的财政政策思考

  潘绍素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对多重机遇和挑战叠加,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工业振兴正当其时。

  一、增强我市可用财力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振兴

  公共财政建设必须以坚实的财力作基础,而坚实的财力又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实践证明,增强我市可用财力的关键出路在于有效推进工业振兴。

  第一,从财政发展看,工业经济已成为我市财力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十三五”时期,我市大力发展工业,旨在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经济体系。工业经济带动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531.5亿元,比2015年增加245.6亿元,年均增长13.2%,其中2020年五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增加196.3亿元,年均增长16.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94家,比2015年增加383家,其中2020年五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94%,分别比2015年的增加289家、提高56.4个百分点。随着工业总量的扩张,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20.1:40.3:39.6调整为2020年的12:45:43,2020年的二产、三产比例较2015年的分别提高4.7、3.4个百分点。分析我市财政收入状况可知,“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收入规模、增速及质量都有新的突破,2020年全市财政收入143.8亿元,比2015年增加71.1亿元,几乎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4.6%,其中工业税收占增量的36.6%,2020年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较2015年的提高4个百分点。

  第二,从财政体制看,财政主动适应发展战略,发挥制度设计功能,将我市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施“营改增”后,中央与地方增值税的分享比例由原来的75:25调整为50:50,我市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四大业”每年减税1亿元左右,但改革后更有利于培育资源税等地方税种,以及更好更快地推动工业、服务业发展。同时,随着自治区激励型机制的建立完善,对下转移支付力度在加大,2018—2020年我市共获得自治区近10亿元涉及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项奖励。市本级也加大转移支付奖励和工作激励,2018—2020年累计下达13.75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共同做大工业税收“蛋糕”。

  第三,从财政职能看,财政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增强全局意识、发展意识和服务发展意识,跳出财政抓财政,找准工作着力点。在政策落实方面,特别重视政策研究、调查研究,及时捕捉上级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各种项目和资金,2018—2020年共争取到自治区扶持工业发展、园区建设、产品优化、技术改造、上规入统、两化融合等项目资金补助近6亿元,激励企业提质升级。在资金运作方面,把准财政资金投向,设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及专项资金,扶持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木材加工、羽绒加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奖励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创新研发、两化融合和支持企业节能技改、工业园区发展、两化融合等;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落实“惠企贷”,为木材加工企业融资担保,安排转贷资金,2018—2020年累计推动金融机构发放各类贷款20多亿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当前制约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三五”时期,新能源电动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崛起,但总体上我市以资源型、高能耗型的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产业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第一,骨干企业发展受限。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超过80%为传统产业,其中建材、冶金、制糖、板材、电力均属于国家重点调控的资源型、高能耗型产业,“十四五”时期这些产业面临着环保规范化行业整改政策、土地占用及土地出让收入征管方式调整等因素影响,企业急需依靠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提升供给价值的发展转型。从纳税大户看,超亿元税收的工业企业集中在三大水泥企业、华电等,其产业税收集中度过高。从企业自身发展潜力看,水泥、钢材企业目前已基本达到满负荷生产,电力行业发展主要由工业用电推动,在不新增生产线和国家限制发电指标的情况下,难以持续大幅度提高产销,税收增长瓶颈问题逐步显现。从项目建设看,近年来陆续引进的大型工业项目由于总体上仍处在发展初期,税收贡献和投入跟预期存在较大差距且顺延周期。

  第二,减税降费较多。为营造更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造坚实的投资条件,我市认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有关各项减税降费政策,2018—2020年全市减税降费超过55亿元,成为全市财政减收的重要原因。

  第三,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筹集PPP项目合作专项资金难度进一步加大,制约了工业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一方面,部分融资主体资产及承借能力与金融机构政策限定条件不符,贷款授信条件受限,融资途径受阻;另一方面,部分工业项目尚未达到金融机构对于项目授信的条件,加之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缓慢,严重影响了贷款资金到位时间。

  第四,财政风险防控压力大。近年来,我市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及专项资金,引导和激励产业发展,扶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由于设置标准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到位等原因,导致政策优惠面偏宽、财政负担压力大。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断加大融资力度,随着政府债务管理政策及融资政策日趋严格,每年需由政府财政筹措资金还本付息,将严重挤占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的地方可用财力。

  三、促进我市工业振兴的财政政策选择

  在当前我国经济由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宏观背景下,推进我市工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工业经济发展稳定性入手,防止大起大落。要突出“绿色、创新”两个环节,以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战场,聚焦汽车和电动车、高端木业、纺织服装与羽绒、新型建材“四大千亿元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更加精准的财政政策。

  第一,精心筛选和确立重点扶持的产品及重点财源建设项目。大力扶持骨干产业发展,这种骨干产业要紧紧围绕“四大千亿元产业”来配套,引进能够在全国、全区乃至世界领先地位的相关产业。确立骨干产业后,注重激活全社会发展要素加速流动、汇聚融合,有重点、有针对性地争取自治区“双百双新”“千企技改”、园区和标准厂房建设及自治区政府性投资基金、广西工业新兴产业融资担保基金所确定的扶持项目。

  第二,建构可持续的项目资金链。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摸清排查“家底”、规范整顿现有政府融资平台前提下,建立面向乡村的投资融资担保企业,集中财力辅助更多生产性工业企业,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工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增值税税率调整新政策、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和西部大开发等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贯彻落实自治区扶持工业发展、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产业振兴项目建设等资金政策,激励企业提质升级;兑现产业发展扶持和奖励资金,如工业企业创新研发及两化融合奖励、工业行业“冠军企业”和“明星企业”评选奖励、企业上市(挂牌)奖励、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奖励等,保证资金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财政性资金统筹存放制度,采取“桂惠贷”、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支持财金供应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落实好工业企业转贷资金,采用平台管理运营模式,加大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对接沟通协调,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自主进入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扩展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创新支持方式。规范产业投资基金及专项资金,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积极争取自治区对工业企业上规入统、创新研发、两化融合奖励和企业节能技改、工业园区发展、两化融合发展项目的支持,带动“四个千亿元产业”持续升级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标准厂房等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更多采用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当前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将适宜由市本级承担的财政事权上移,进一步明确市政府在全市统筹采矿权等自然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构建基础保障和奖励激励并重的财政管理体制,规范市对县域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转移支付奖励和工作激励,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第四,加强监督管理。健全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定期清理结转结余指标,盘活存量资金用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加强债务管理有关规定,严格执行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债务考核等管理制度,健全政府性债务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置机制,规范政府购买服务管理,进一步优化债务结构,严禁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妥善做好债务化解管理工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理论与实践·教育
   第04版:时事
促进我市工业振兴的财政政策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高考本科批次录取陆续结束,考生专业选择透露哪些新动向?
贵港日报理论与实践·教育03促进我市工业振兴的财政政策思考 2021-08-06 2 2021年08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