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塘区覃塘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江祖文
一个人的道德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内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我在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实践中,对语文教学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积累的几点体会浅谈如下:
一、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材中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涵盖面较广。对初中学生而言,它至少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一是树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培养学生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这正是语文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二是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大青少年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艰苦奋斗、执着追求正义和理想的精神,显然,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这些良好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内容。三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现代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更加多样化,相互关系日益复杂,这对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必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性格、宽广的胸怀、乐观的人生态度。四是养成自觉的法律意识。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学生虽然年少,可心灵十分纯洁,他们都希望得到表扬,表扬会使他们更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在班里表扬。然而对于犯错的学生,他们也不想失面子,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我处理这类问题十分慎重。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试卷重新做一遍,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帮他抄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试卷很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最后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而且还主动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期末被评为“三好学生”。
三、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艺术和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注意和兼顾一些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进行德育渗透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现在的学生在正确对待人生和刻苦自律、热爱劳动、服务集体、勇于奉献等方面都比较欠缺,他们看问题往往偏重于表面而忽略了本质。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的统一,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例如讲读课文,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从而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教育,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
1.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点,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当然,书有良莠之分,不能不加选择地让学生去读,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去读,要加强阅读指导,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教给他们读书方法,使学生收到实效。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鼓励学生多读书刊杂志,使学生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
2.名言警句的积累和理解
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历久不衰的格言或名句,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
由于作品中的名言警句具有言简意赅的特点,学生易记、易背,把它抽出来重点讲解,这对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无疑是注入了有益的营养。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新时代的“德育工程”任务还很艰巨,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机渗透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地尝试与探索。以上是本人在初中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探索,希望有更多的教育者能投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