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木松岭学校 邓火兰
摘要: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传承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汉字对语文教学和文化的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识字教学时,教师应对汉字的起源和构造进行延伸与深化,体现汉字的文化魅力,开展形式多样的识字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意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传统文化
汉字数量庞大,有笔画多、字形相似、结构复杂的特点。学生学习汉字时常常只看汉字的形而忽略了汉字的义,或是对汉字的音形义都难以分清。学生读错字,理解错字义,写错字的现象较为常见,不能深入地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课堂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途径。我根据多年来积累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探索,教学中采取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同时,融入一些新的直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识字兴趣,轻松识字,促进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时开展课外识字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识字的观察能力和自主识字能力。
一、追溯汉字起源,理解汉字含义识字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汉字源于生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总结创造出来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指导学生识字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识字,学生不仅能直观识字形,还能深入了解汉字的含义,符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识字规律,容易记住。如教学“未”与“末”字的区别时,先追溯“木”字的起源。出示甲骨文和金文“木”字图片,让学生观察“木”字与树木的形状,学生说出这些字形全部像一棵树的形状,上边是伸展的树枝,下面是树根,小篆笔画整齐化,隶变以后的楷书写成“木”。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然后出示树木的图片。老师结合图文的形式讲解“木”字的起源:古人画一棵树为木,所以“木”是象形字。木的本意是指树木,凡是木的部属全部从木。如双“木”为“林”,三“木”为“森”;“木”字在树根处加一横,代表树根为“本”字,“本”是指事字。同样在这树上加一短横为“未”,指新发出来的树杈;加一长横指代树梢,所以“末”为树梢。有个成语叫“本末倒置”就是这么来的。“木”引申义指木头、木料以及一切木制器具,如“柱、材、梁”;又特指棺材。“木”质实在,敲起来声音很钝,所以“木”也引申指头脑呆笨、不灵便,例如“呆”。
对以上汉字的教学,教师采用视频动画或图文结合方法讲解,学生通过认清字形,读准字音,直观地理解汉字的起源,准确地比较“未”和“末”的不同写法和含义,既对“末”和“末”字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又能在联系和对比中认识更多木字旁的汉字,触类旁通地学会了汉字。
再如教学“安”字时,老师出示房子里有一位妇人的图片,提出问题:你回到家中如果不见你妈妈,心里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不见妈心不舒服。老师又提出问题:当自己回家看到妈妈时,你又是什么感觉。学生说:见到妈妈会心安。之后,老师出示图片,讲解安的含义。“安”是会意字,甲骨文中从女,女子坐在房子里,便是平安、安适之意。“安”作动作时表示使安定。也可以表示安置,如安排,安营扎寨。
安的偏旁是“宀”,这个偏旁通常与房屋有关,称为宝盖头。在汉字中,“宀”常常表示与住所、休息或庇护相关的意义,让学生说出含有宝盖头的“家、牢、宫”等字,这样学生就会依照字的根源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比单纯认识或机械识字效果更好。
二、以偏旁部首的含义,归类识字
偏旁部首是汉字的主要构字部件,如学生不明白偏旁部首表示的意思,在识字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不利于提高识字量,还容易把汉字的偏旁位置写错。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巧用区别偏旁部首的含义的方法去教学,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阳”与“邦”字时,老师首先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两个汉字的偏旁,以引起学生识字的注意。然后让学生观察两个汉字的偏旁部首,并说出它们的偏旁部首分别在什么位置。学生说分别是左耳刀和右耳刀,老师再追问:“左耳刀和右耳刀都是与耳朵有关吗?”此时,学生如不理解左耳刀和右耳刀的含义,对这类型偏旁的字也就不会理解了,也不会区分了。这时老师讲解记住左耳刀和右耳刀这类字的方法是“左阜右邑”。
左耳刀的本字是阜,本义是土山,左耳刀实际上是阜字的简化,写成左耳刀“阝”,代表山、墙壁和台阶。老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解:山高为险,山直为陡,山峻为陵,山南为阳,山北为阴……通过列举,让学生说出左耳刀的还有哪些汉字,并说说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教学右耳刀的字时,老师可采用播放小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记住右耳刀是“邑”的简化而来,写作右耳刀“阝”。邑字的本义是国家,与城市有关,故右耳刀的字,本义多与城镇、地点相关。“邑”字甲骨文写的是,上面是一个口,下面是一个跪坐的人,口代表土地,人表示居民。土地上有越来越多的居民就变成了城邑。所以右耳刀的字往往都和城市有关,如“邦”是指诸侯的分封地。“都”是天子居住的地方,如首都北京。“邮”是古代边塞的驿站。除此之外,还可让学生找一找其他偏旁的含义,然后用换一换偏旁、加一加偏旁、减一减偏旁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
按照这样的方法类推,让学生再说出一些左耳刀和右耳刀偏旁的汉字,学生通过对比,就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字形和字义了。
以偏旁部首的含义归类识汉字,不但要教汉字的读音,认清它们的字形,还要教从偏旁的含义去认识汉字,理解汉字,把汉字相同的偏旁归类识字,提高学生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归类识汉字的能力。
三、趣味识字,渗透汉字构字规律
(一)用讲故事猜字谜的方法,调动学生识字兴趣
形声字是汉字数量最多的一种。古代汉字的造字法不管哪一类型的汉字都有它的构字规律。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一些汉字的构造规律,分门别类地教给学生识字方法,不仅能让学生对汉字的构造有一定的理解,还能促进他们学习汉字,激发学生说汉字构字故事的兴趣。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猜字谜的方法学习象形字“日”字时,讲述北宋王安石和好朋友王吉圃两人经常在一起谈论诗文、有时也巧对谜语的故事。以此引出字谜:“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日”字是象形字。老师经常讲汉字有故事,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汉字基础上,可进行归类教学。老师提问:这样的象形字你还认识有哪些?学生说:“山、水、火”等也是象形字。同时,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象形字数量虽不多,它和会意字一样是汉字造字的基础,现已不用这种方法造字了。但后来的形声字有相当一部分是用这些象形字来构造的,形旁的来源主要是象形字。
(二)用游戏法归类识字
在教学形声字时,老师采用让学生找一找汉字的“伙伴”的游戏教学方法,也就是变式组词,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注、驻”“抄、钞”“煤、媒”这一组汉字时,老师让一组学生出示汉字“注、驻”“抄、钞”“煤、媒”,先读,然后说说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出读音相同但部首不一样。让另一组同学出示汉字“意、足”“写、票”“铁、体”,然后提问:两组汉字在一起,你能找出他们的伙伴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辨认形旁认字义,辨认声旁认字音来找伙伴,让学生说说找这个伙伴的理由是什么,举出哪些读音相同、字形不一样的汉字还有哪些。最后由学生总结出这些汉字偏旁不一样,字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除此之外,在识字教学中开展汉字“摆摆摆”、采用“看图找贴汉字(为生字朋友找家)”“翻转识字盘”“砸金蛋”等识字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汉字的构字理念,为提高学生今后的识字能力打下基础。
(三)开展识字活动,让识字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限在学校里、课堂内,学生识字也是如此。其实在生活中到处都可以让学生获得识字的机会。周末,老师给低年级的孩子发一张识字卡片,让学生填写新认识的字。周一让学生汇报,说说是怎么认识这些汉字的?开展这样的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边的事物,又能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还能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一举多得。
对于中年级的学生,可开展纠正生活中的错字活动,让学生去发现同学作业中写错的字,生活中广告牌、标语中出现的错字,并把正确的汉字写下来,并说说写错汉字有什么害处。除此之外,还可开展讲汉字故事比赛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识字方法的平台。学生为了充分讲好故事,会去找资料,去阅读有关的书籍,去询问家长,充分调动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得到锻炼,丰富自己的知识,从而提高识字量。
总之,识字教学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长期实践与探索。学生是识字的主体,教师要采用多种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识字,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与质量,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学习方法特点,轻松走入汉字王国,不断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增强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自信。
(本文为贵港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小学识字课堂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论文,课题编号:202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