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南区湛江镇中心幼儿园 李 梅
摘要: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幼儿园种植活动有效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阐述种植活动前、中、后各阶段蕴含的丰富教育契机,分析教师如何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实践操作,以促使幼儿在面对种植中的工具使用、植物养护、收获分配等诸多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尝试多种方法解决,进而提升其思维、动手及社交等多方面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幼儿 种植活动 解决问题 能力
引言
在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关乎幼儿未来学习、生活与社会适应的能力。幼儿园种植活动作为一项综合性实践课程,融合了科学、数学、艺术、社会交往等多领域的知识与技能,为幼儿提供真实且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是锻炼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理想平台。
一、激发幼儿问题意识与规划的能力
(一)工具材料筹备中的思考引导
种植活动中,教师将常见种植工具,如铲子、耙子、水壶、花盆等一一展示,让幼儿近距离观察、触摸。提问:“小朋友们,看看这些工具,猜猜它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的?要是我们没有铲子,只有小树枝,能不能种种子呢?”幼儿们基于生活经验,开动脑筋想象树枝松土、戳洞播种的画面,进而对工具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拓宽工具使用的思路。
(二)种植空间规划中的统筹学习
在户外种植区,幼儿手持简单测量工具,如卷尺、绳子。教师抛出问题:“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都要种,这块地怎么分才公平,并保证每个种子宝宝都有一个舒适的家呢?”幼儿们分组行动,有的用脚步丈量,模仿大人“步测”土地长度;有的拉着绳子比划,尝试划分规整小块。在此过程中,他们初步接触面积、比例概念,锻炼空间感知与统筹规划的能力,为后续有序种植奠定基础。
二、幼儿在实践中驱动问题解决与成长
(一)播种难题攻克
当幼儿拿起微小种子准备播种,发现种子易洒落、难以均匀分布。教师引导:“哎呀,种子太小不听话,老是撒得乱七八糟,大家一起来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它们乖乖住进土里?”幼儿们思维碰撞,有的用废旧小纸片折成简易漏斗,将种子装入,缓慢倾倒;有的把种子与细沙混合,借助沙子流动性辅助撒种,在亲手操作中提升手部精细动作控制能力与问题化解技巧。
若遇到土壤结块、坚硬,播种受阻。教师启发:“土变得这么硬邦邦,种子都进不去,有什么魔法能让土变软,欢迎小种子入住呢?”幼儿们尝试浇水浸湿、用小耙子反复翻刨、添加腐叶土改良土质等方法,直观感受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积累土壤改良实践经验,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种植步骤。
(二)植物生长管理挑战
一段时间后,植物生长呈现不同态势,有的枝繁叶茂,有的却发黄枯萎。教师抓住契机提问:“小朋友们,看看我们种的植物,为什么有的长得高,有的这么矮,甚至生病了呢?是浇水没浇够,太阳晒得太多,还是别的原因?”幼儿们变身“小侦探”,分组仔细观察,记录不同植株光照时长、浇水频率、施肥情况等数据,对比分析找原因,初步构建科学探究思维模式,尝试针对性调整养护策略,如给瘦弱植株多施点肥、把被遮挡植物移到阳光充足处。
当植物遭遇蚜虫、毛毛虫等病虫害侵袭,幼儿惊慌失措。教师镇定引导:“有小虫子来捣乱,想吃掉我们的植物,怎么办?是用手捉,还是找别的帮手?”幼儿们积极讨论,有的提议自制环保驱虫剂,用大蒜水、辣椒水喷洒;有的说去请幼儿园里的小鸟来帮忙。幼儿在寻求解决方案过程中了解生物防治知识,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同时锻炼应急处理能力。
三、深化幼儿决策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果实逐渐成熟,幼儿们迫不及待想收获。教师提问:“怎么知道咱们种的蔬菜、水果可以摘了呢?摘早了没熟不好吃,摘晚了会不会烂掉?”幼儿们通过观察果实颜色变化、大小饱满度、手感软硬等特征,结合查阅简单科普画册、请教厨房和园丁阿姨,综合判断最佳采摘时机,学会依据多方面客观信息做决策,不再仅凭直觉行事。
面对满筐收获的果实,新问题接踵而至。教师引导:“这么多好吃的,我们怎么分才公平又开心呢?是每个小朋友拿一样多,还是奖励照顾植物最用心的小伙伴多一些?”幼儿们围坐讨论,提出按劳动天数分配、评选“种植小明星”给予额外奖励、平均分配后剩余部分分享给其他班级等方案,在交流碰撞中兼顾公平与激励原则,深化合作共享意识,提升解决社交场合问题的能力。
结论
幼儿园种植活动恰似一座宝藏,蕴藏无数培养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契机。从活动前规划筹备,到种植中养护应对,再到收获后分配决策,教师精准引导、巧妙设问,幼儿全程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这不仅让幼儿在种植知识技能上收获满满,更在思维拓展、动手操作、社交协作等解决问题综合素养层面实现质的飞跃,为其终身发展筑牢根基,也为幼儿园教育创新开辟广阔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