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理论·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德育贯穿于智体美劳教育全过程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中共贵港市委党校 陈建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02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时进一步强调,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这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在新时代的育人实践中,我们要将德育深度融入知识学习、体魄锤炼、审美陶冶和劳动实践的全链条,构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格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以德启智,促进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

  以德启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旨在推动德育与智育的深度融合。德育可以塑造学生价值观、责任感,而智育则侧重知识与能力培养,二者相辅相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引导其树立正确学习目标,让知识探索更具意义;智育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思维方法,又能深化学生对道德准则的认知与践行。因此,在实践中要通过课程融合、活动创新等方式推动德育与智育相互融通。一是在课程设计上,深入挖掘学科体系中的德育价值。立足学科内容,关联德育范畴,挖掘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在文科教学中挖掘文学作品的德育价值,在理科课程中融入科学伦理,不断推进德育与各学科同向同行。二是在教学实施上,以德育促进智育可从多维度发力。通过讲述科学家坚守真理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勤奋钻研、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结合学科内容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激发学生学习使命感;同时,在课堂中强调诚信、自律等品德,规范学习行为,让学生端正态度主动求知,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发展。

  二、以德健体,推动德育与体育联动发展

  德育与体育紧密相连。德育意在培育学生“心要正、行要正”,体育不仅通过体能训练增强体魄,还能磨炼意志,为德育筑牢根基。为此,一方面系统解构体育精神的德育基因,将奥林匹克精神中“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等核心价值,转化为可践行的德育载体,引导学生在竞技场景中内化为尊重对手、恪守规则的道德准则,并将体育中培育的正直、友善与责任感,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助力塑造健全人格。另一方面,在体育实践中融入德育要素。通过田径训练培养坚韧意志,以团队项目强化协作意识与集体荣誉感;在体育项目技术讲解中强化规则意识,在竞技环节引导公平竞争、尊重对手;建立“技能表现+品德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将课堂纪律、互助行为、竞赛礼仪等纳入考核内容,借助评价机制强化德育实效,使体育实践成为培育学生综合素养的生动场景。

  三、以德润美,赋能德育与美育融合共生

  德育与美育是教育中“价值”与“情感”的共生关系,德育是美育的“筋骨”,为美育确立意义与方向;美育是德育的“羽翼”,让道德追求更具感染力与渗透力。在美育过程中,需以德育为价值引领,让德育内核融入审美教育的各个环节,实现以德润美,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润心。一是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筑牢美育根基,引导学生认识文艺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属性,明确“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鼓励其通过艺术创作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传递人民心声,使艺术表达兼具思想深度与人文温度。二是以真善美艺术作品滋养心灵。精选扎根生活、蕴含道德规范与人文精神的优秀作品开展美育实践,让学生在鉴赏与创作中感受人性之美、品德之美。例如,通过展现家国情怀的绘画、传递坚韧品格的音乐或蕴含哲理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培育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避免低俗化、功利化的审美取向。

  四、以德促劳,实现德育与劳动教育双向促进

  德育为劳动教育注入“为何劳动”的精神动力,劳动教育为德育提供“如何践行”的实践场域,两者相互促进。为此,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需以德育为价值引擎,推动劳动教育从技能培养向精神塑造升级。一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根基夯实价值认同。深入挖掘“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成就人生”的精神内涵,通过理论阐释与案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丽”的观念,逐渐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主动意识。二是以劳动实践浸润德育。设计劳动实践课程时,需注重在各环节嵌入德育要素。例如,在劳动分工中融入责任意识培养,让学生在协作中勇于担当,使劳动实践成为品德修炼的“练兵场”;同时,在劳动实践中渗透工匠精神,以高标准、严要求培育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品质。三是以评价杠杆强化德育实效。聚焦劳动价值观、劳动习惯等德育相关维度,构建学生“劳动表现+品德行为”综合评价体系。将记录劳动实践参与频次、协作表现等作为过程性评价;将评估劳动成果中的德育内涵作为成果性评价的重要指标。同时,把评价结果作为指导学生个人成长与改进教学、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深度融合、相互促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事·广告
   第03版:理论·教育
   第04版:平安贵港
谈谈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把德育贯穿于智体美劳教育全过程
坚持“三向”发力破瓶颈 助推农文旅高质量发展
人工智能背景下乡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跨学科教学影响因素与探究
严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争当时代先锋
贵港日报理论·教育03把德育贯穿于智体美劳教育全过程 2025-05-07 2 2025年05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