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贵港市委党校 胡锦川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系,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贵港市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三年攻坚行动,加快建设平陆运河经济带贵港经济开发区“一区五园五中心”,通过加速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等举措,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引擎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泉,主要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和核心要素。首先,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资源和人才储备。具体而言,基础教育培养基本素质、夯实科学基础,高等教育培育高层次人才和专业研究人才,职业教育输送大量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其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教育提供创新工具和方法,推动教育形态变革。例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技术正在重塑人才培养模式,科研载体构筑人才创新实践高地。第三,人才是第一资源,不仅是教育实践的价值结晶,更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动能,其思维跃升和能力进阶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的质效突破。近年来,贵港市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西江教育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积极引进和创办各类学校,目前,贵港市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通中学和小学共1039所,在校生109.07万人。同时,持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完成“贵人返贵”人才入库2.5万人,回引贵港籍本科以上紧缺人才近2000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83万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37.8%、排在全区第3位,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实现贵港市国家科学技术奖零的突破。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47件,增长20.1%,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42.7亿元,增长116.7%。
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聚势、未来产业筑基三链融合,强化产业创新策源核心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产业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主要消除“从有到用”的鸿沟,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动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抓手。贵港市在构建“6+5”工业体系的战略布局中,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呈现双轮驱动的协同效应。一方面,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贵港市实施“智改数转绿提”策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以木材加工业为例,贵港市重点发展高端绿色家居行业,推动林产品加工业从建筑模板向中高端家居板材、定制家具转型,有效提升木材产品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2024年1—11月,全市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工业总产值达459.8亿元,同比增长14.3%,木材加工产业产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区第一。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则构成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地”。以新能源电动车产业为例,贵港市通过政策赋权、产业链整合、技术革新、市场拓展四重机制,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中国—东盟新能源电动车生产基地,累计引进爱玛、绿源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以及豪派、蒲公英等配套企业共100多家,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将新能源电动车产业打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标杆,其现代产业培育路径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夯实协同创新战略基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推进科技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需要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以制度创新贯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全流程,形成双向赋能机制。搭建共性技术研发中心、智能共享工厂等平台,依托工业互联网实现跨行业联动。健全市场导向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共担机制,破除产学研用合作壁垒。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政府通过财税政策引导要素向基础研究集聚。产业链需求倒逼技术攻关,突破性技术驱动业态升级,二者双向互馈加速成果转化,通过重塑技术范式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最终形成可持续创新动能,助力全球产业位势跃升。近年来,贵港市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中取得了多领域突破:在农业科技领域,广西扬翔集团通过“广西生猪育种和智能养殖科技创新合作基地”研发液相基因芯片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其基因组选种选配平台覆盖全球84个国家,种猪基因芯片检测占有率超50%,带动全市537个生猪养殖场实现关键环节自动化,节约75%劳动力。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贵港烟草通过智能配送系统优化56条线路,每周减少送货里程85公里、油耗10升,无纸化配送覆盖率99.99%,年节省耗材费用13万元,网络安全研判效率提升400%。政策层面,贵港市实施“科创贷”政策,2024年上半年撬动科技投入超5300万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1.57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1%,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增长2.1倍,形成“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市场拓展”的闭环生态。